阅读与人生——胡俊年校长在2013-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师会上的讲话

191

             阅读与人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胡俊年校长上学期期末教师会上的讲话

哀乐中年(出自世说新语),谈人生是因为年龄;谈阅读是因为现在这个时代。我认为在当下的语境下,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,阅读是最重要的事。

2001年担任校长以来,每到年终辞旧迎新时都习惯写些东西,把这一年当中的人生感悟、经验和期待都写在里面。这两三年我不写了,有江郎才尽的感觉,也有想改变人或改变一所学校是何其难也的!所以我选择沉默,但不能说我不行动、不尽心而为。比如书友会、班主任沙龙、论坛等体现学校特色发展和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。但有时真有点和者甚寡、阳春白雪。知我者谓我何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从进高中大门时就感觉是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、责任荷荷、谨慎行事,尽量将身心融入到高中,思考着高中的文化建设与发展,甚至寄托了诸多带有个人色彩的美好乌托邦世——理想与现实冲突是如此痛苦。长海有人说:“当地的文化决定看执政水平”,我说:“高中的文化也决定看高中的未来发展”。这就是我为什么重视这所学校文化的改造与实现的原因。

今天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点别人的智慧。

做事:白岩松在《爱你现在的阳光》这样说: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,如果你真的过好每一天,明天应该还不错。

做人要莫若以明。做人要像土豆一样,跟啥都能炖一起,咋整都不难吃;尽量别像花椒大料,哪有事就到哪,从头到尾跟着使劲忙活,最后菜做好了,谁一动筷子第一件事都是把你划拉一边去生怕吃着你;更别像苍蝇,一炒菜你就扇动翅膀往跟前凑,总把自己当个材料,一进锅里命搭上了不说,这盘菜也完了。

感悟:李嘉诚曾说过,鸡蛋从外打破,是食物;从内打破,是生命。人生,从外打破,是压力;从内打破,是成长。

期待:未来,变化是唯一的不变。不改变,就会被瞬息万变的未来所淘汰――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道出了真谛,这与当下涌动的改革在非常契合。

《阅读与人生》——周国平

(周国平,文学家,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,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。著有学术专著《尼采:在世纪的转折点上》、《尼采与形而上学》,散文集《守望的距离》、《各自的朝圣路》、《安静》、《善良·丰富·高贵》,纪实作品《妞妞:一个父亲的札记》、《岁月与性情——我的心灵自传》、《偶尔远行》、《宝贝,宝贝》,随感集《人与永恒》、《风中的纸屑》、《碎句与短章》,诗集《忧伤的情欲》,以及《人生哲思录》、《周国平人文讲演录》等,译有《尼采美学文选》、《尼采诗集》、《偶像的黄昏》等。)

读书是个人的精神生活,朱永新说: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。

一、为什么要读书

为什么要读书,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分不开的。如果说一个人对于人生怎么有意义地度过是无所谓的,那么这样的人当然可以不读书。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是在乎的,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,不愿意虚度这一生,那么,读书对你就非常重要。读书的目的有三种:第一种是为了实用,比如说你的专业、职业、或是养生的书。这不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。第二种是为了消遣。打发时间看电视之类称之为浅阅读。看第三种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,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,通过阅读,你感到精神上的愉悦,得到精神上的提升,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,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,内心变得丰富、充实,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所提倡的阅读。当然这三者未必是对立的。大多数人的职业和人文科学没有关系,但通过阅读既得到精神上的提高,同时又得到很好的放松。人总是要过精神生活的,若仅仅是肉体和物质生活,那他还不是真正作为一个人在生活,他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。那么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精神生活呢?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?最主要的载体就是书籍,所以通过读书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面去,去获取人类所创造所积累的精神财富,让自己在精神上生长起来、丰满起来,这是你过精神生活的必由之路。

阅读究竟改变人生的什么?主要不是改变人生外在境况。书中自有颜如玉、书中自有黄金屋,爱读书的人升不了官,因为他不受这个体制的欢迎。我真的觉得,一个人如果他的内心世界里仍在做着相同的事情,但是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,那么实际上他就是做着不同的事情。人和人的最主要区别真的不在于职业,而是在于内心的境界,在于你的价值观,你是为什么活着的,你把什么看得最重要。

据我所见,各行各业优秀的人往往是爱读书的。美国民间公益事业的创始人卡耐基,他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钢铁大王,是最早富起来的人之一。卡耐基成为这样的一个人绝不是偶然的。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失学,当一个小邮差。在那个时候,当地一个退伍上校办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,把自己收藏的四百余册文学名著向穷孩子们开放。卡耐基从此爱上了读书,而且品位很高,一开始读的就是世界名著。他在自传里说:我永远感激上校的充满智慧的慷慨,是他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和品位,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,即使用人类所有的钱财来和我交换,我也不愿意。这才叫阅读改变人生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。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,他的世界是更广阔更丰富的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讲过这个问题,他说人人都在生活,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,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。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。他心中完全没有的东西,在外部世界里无论多么丰富,你都一定熟视无睹。如果有的话,人会对一阵风、一片树叶、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感觉,让生命充满爱与被爱的喜悦,找回自我。健康才有快乐,安心才自在。你是一个心灵丰富的人,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会是一个丰富的世界。你是一个内心贫乏的人,那你看到世界的也一定是贫乏的。有的人心中只有功利,那么他是看不到功利之外的东西的。

我自己感觉,读书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,而且能让人心静。我觉得读书是特别大的享受,甚至比写作还享受。是在增加自己的储藏,让人感到很充实。你内心充实,这颗心自然会安静。名利当然也是好东西,不是坏东西,但只是次好的东西。

我还感觉到,阅读不但能够让我有一个好的心境,能够关心国家大事,而且能养生。一个人生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心态不好,忧虑、苦闷、焦躁、纠结,这是最容易让人生病的。包括癌症,癌症病人患病之前往往有一段心情忧虑的时期。所以心态好是最重要的养生。长寿这个东西,老天已经安排好了,你特别注意话,也延长不了多少,当然你不注意的话,可能会缩短一些。何以诗意的栖居,多读点书吧,从读书中获得快乐,调整心态,或许可以尽你之可能长寿。你看大学者中寿星相当多,周有光109岁上帝把他忘了,邵逸夫109岁(最近先世)仁者寿。阅读能养心,能养生,我还要加上能养,一个人读不读书,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。

阅读可以惠及子女。作为一名家长,如果你通过阅读拥有活泼的智力生活和丰富的心灵生活,一定会给子女非常好的影响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是最主要的因素,父母的素质形成了家庭里的一种精神氛围。父母爱读书,孩子会受到直接的熏陶。父母不爱读书,要让孩子爱读书,实在太难。现在让人很遗憾的是,很多父母只知道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,忽略了这个更加重要的精神环境。

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网络对于阅读的冲击。

当然也有人上网是看电子书,但大多数人是看信息。现在已经从信息时代进入大数据时代。一个人有必要知道这么多信息吗?信息如潮水一般涌来,绝大多数是和你没有关系的,和你的人生、和你的灵魂是没有关系的。

一个人总是上网,不读书,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。什么叫文化?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,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。所以我主张一个人一定要读书,你真正读了书,你是有根的,不读书是没有要根的,没有根就营养不良,不能壮大,就很容易被风吹跑。

在网络化的时代,阅读呈现了快餐化、碎片化、娱乐化的倾向,我希望大家抵制这个潮流。

我去过欧洲一些国家,在地铁里,在公园里,在街头的椅子上,你经常会看到一个人拿了一本书,很安静地在那里读,我觉得那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。我认为我们这个民族不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。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书成为生活上的必需、精神上的必需,在这个意义上爱读书的人真的太少了。

二、读什么书

其实一个人所能读的书是很有限的。平庸的书、电视、手机,它们真正是在害人啊,不但占用了你本来可以读好书的时间,并且使你在精神上变得和它们一样平庸。所以读书一定要有选择,要去读那些好书。我说的好书主要是指那些经典著作。什么是经典著作呢?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,所谓经典著作就是那类谁都希望自己已经读过、但是谁也不愿花力所去读的书。多数人心目中经典著作的两个特征,第一是听说它们重要,第二是觉得它们难读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下的定义,他说经典著作有两个特点:第一个特点是你初读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在重温,似曾相识,是人性和人生的问题。第二个特点是你重读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初次读到,仍然有新鲜感、仍然有新的发现,它们是一个宝藏。我说两本书,一是《卡夫卡变形记》:一个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,尽管它还有人的情感和心理,但虫的外形使他逐渐化为异类,变形后被世界遗弃,使他的心境极度悲凉。三次试图与亲人和外界交流失败后等待他的只有死亡。在社会中,人有时并不掌握自己的命运,异己非人。人与人表面上亲热,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。二是海明威的《老人与海》它描写了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出海捕鱼的故事。桑提亚哥坚强、宽厚、仁慈,小说中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。虽然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,但从精神和意志永远打不垮。

我自己是比较喜欢想人生问题的,人生的意义,生和死,爱和孤独等等,你为什么会喜欢一本书?是因为你和活在书中的作者的灵魂有一种亲密的、我为精神上的亲缘关系,在读的过程中被唤醒了,这种感觉特别好,这是我们喜欢一本书的理由。

所以,读书一定要有选择,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书籍如汪洋大海,你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辨别哪些是好书是很难的,我也做不到,你可能翻了很多书才发现一本好书浪费掉了许多时间,所以一个最节省的办法就是读经典,在已经有定的好书的范围里寻找。

我的阅读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看课外书,一种是写日记,这两件事做得最认真。课外阅读是你的心灵成长的空间,不能没有这样的空间。很多人看书多其实很少爱好多不精,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好读书不求甚解、业精于勤荒于嬉。(出自韩愈)趁年轻读一批经典,打下一个好的基础。读书的品位很重要,这个品位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,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起点,一个高的起点。一是文学历史哲学,二是教育报、杂志,三是古代经典。

你去读伟大的书,你当然不一定成为伟大的人,但是你心里有了那些伟大的东西,有了目标,你就会有比较高的追求。一个人在精神上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这和他吸收什么样的精神营养有关,清人袁枚说:读书如吃饭,会吃者长精神;不会吃者生痰瘤。

你读了以后真正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提高,感到是自我发现。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,最后都一定会有自己所钟爱的作家,一定会有自己的书单。

过去的时代出大师,今天的时代出偶像。

三、怎么读

我主张不但要读经典,而且要直接读原著,《西方哲学史》,古代文献多用工具书活学活用。

许多人对经典原著有畏惧的心理,其实原著并不难读,你真正读进去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。大师一定会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把他的思想传达出来,文风往往质朴有力。关于怎么读经典原著,我提两个方法。第一是不求甚解,我首先要把你们的顾虑给解除了,无所谓读得懂读不懂,你觉得好像读懂了就行,你不是在做学问,不要在难点上死磕。实际上你在这样读的过程中,你是在受熏陶,你读懂经典的资源在积累,第二是为我所用,你是为了你自己精神上的生长去读经典的,“熏陶”这个词很准确,受好书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,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的,一定要弄清是哪本书哪句话影响了你,不可能,也没这个必要。

每年自己都拿个小桌,焚香沐浴写对联。取今年年度汉字当中的两个送给大家,祝福新年心想事成、马到成功!春满家圆和睦幸福福至,家进退有度度新春。

元月二十日


QQ在线